魷魚遊戲,是2021年Netflix推出的自製劇,是說因為梅兒本身不太擅長這類題材,所以這邊希望以魷魚遊戲配樂為主,簡單的戲劇評論為輔,分享自己對這部劇的觀後小感。
簡單說一下,近期是因為Netflix所以才開始接觸到了許多以前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會看的節目類型,例如魷魚遊戲就是其一,還有Sweet Home或是D.P.這類怪物類型或是探討嚴肅議題的很Netflix取向的戲劇。可以說Netflix近幾年有滿多走向我個人覺得很佩服,由於台灣是一個滿吃韓國內容的市場,加上大家已經在韓劇、韓星上面有了滿多的認識,自然在拍比較"特別"類型或是可以說比較"N"類型的片子,如果能夠有台灣觀眾熟識的明星出演就會產生很大的吸引力,老實地說,如果不是這些演員(ex.魷魚遊戲的朴海秀、Sweet Home的宋江或是李到晛、D.P.的丁海寅),這三部我可能根本都不會想要看,因為個人對於太血腥的片並不會主動決定觀看(笑)
所以與其要說他是韓劇,應該說他是Netflix的自製劇可能會好懂些。

既血腥又暴力的韓版生存遊戲
魷魚遊戲是在描寫有一個遊戲創辦人找來一群欠下以億起跳的韓元債務且人生已經跌到谷底、因為沒有錢而生不如死的社會底層或是社會失意人士,讓他們自願參加一個會死人的遊戲(我說得好白),遊戲總共有六個,都是韓國以前年代的孩子們會玩的遊戲(以台灣來說應該就是打彈珠、跳格子之類的),只要六個遊戲都獲得勝利就可以獲得最後的獎金465億韓幣。
以下皆有避雷,請安心閱讀。

用說得很簡單,但其實就是類似前陣子的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或是大逃殺這類的作品,類似概念的作品我應該只看過飢餓遊戲,看完這部只覺得過去的我真的是個單純的孩子(笑)。
偷偷說其實我覺得整部劇的劇本還OK,但是幾個關鍵點前面就都被我猜中有點小可惜(應該不是我太厲害?),然後後面走向也是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的感想才好,加上留給第二季的伏筆有點弱,所以只能說我不確定之後會不會看第二季就是了。但整部戲的美術很棒(血腥融合童趣,超級反差),音樂也很亮眼(完全毛骨悚然),中間幾集看完途中我還心臟痛(只是緊張啦)……如果是追求紅色視覺刺激的人還是可以看看。
魷魚遊戲配樂,兩個令人熟悉的優美樂曲
本劇很重要的兩個配樂分別是藍色多瑙河以及Fly me to the moon。
一、藍色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出現的時機點,總是在遊戲要開始的時候、大夥兒在宿舍?區排著隊往前走、走上飽和度很高的迷宮樓梯的時候,有種在招喚著玩家們,詭譎的說著「快來唷、快來玩遊戲~」,那種有點暴風雨前的寧靜、有點驚悚的感受。
藍色多瑙河的曲名原文為德文,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是奧地利的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於1867年創作的圓舞曲。
創作背景是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為了擺脫首都維也納的民眾沉悶的情緒,施特勞斯接受委託創作了這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此曲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演出獲得巨大的成功,從此以後在世界各地演奏。目前已被視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有維也納華爾滋的代稱。是為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之一,作為傳統在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剛過的時候演奏。(內容擷取自維基百科)
2001太空漫遊,電影中的經典應用
此曲的運用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在1968年知名導演庫布利克(Stanley Kubrick)的名片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那是一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電影的前半是數百萬年前的洪荒時代,人類的始祖猿猴在領土與食物的爭奪後,勝利的一方拋出了獸骨,蠻荒曠野的畫面轉瞬間就來到了二十世紀的外太空,而中空圓形的太空船登場的配樂正是藍色多瑙河,那首讓大家感到心曠神怡、心情平復下來的溫和曲調。
看過有人的評論電影這樣的配樂,讓當時認為是遙不可及的太空旅行以及未來科技變成似乎不是那麼遙遠的存在,圓舞曲的節奏與旋律搭配上無重力狀態下緩慢而輕飄的太空幻想,雖然一開始可能覺得突兀,但畫面與音樂的結合是會讓人會心一笑、並感受到音樂的力量的。這部電影也是配樂史上滿特別的創舉,包含一開始洪荒中也使用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曲作為開場,都是以非特地創作之樂曲作為背景,甚至搭配上較衝擊或是反差性大的畫面,讓人更容易感受到配樂的重要性。其實反差這點也是近代滿多殺戮場景很喜歡採用的手法,例如金牌特務。

遊戲進場,散發詭譎不安的輕鬆感
(以下純粹梅兒的感想)
而藍色多瑙河在魷魚遊戲中同樣是以既有旋律搭配,讓衝突性的畫面變得好像很怪異、又很輕飄、又很不知去向的感覺。尤其這首出現的點時常是在遊戲還未開始、人們還在步履蹣跚入場的時候,而且是用很像學校早操那種透過擴音廣播播放著的,類似進場樂的存在,有種聽到這個曲子就是要去送死,同時傳達著這時遊戲前的空間是和平的,請放鬆,但玩家又不可能放鬆,只能充滿未知與不安,不知道下一步踏出去會如何的矛盾感受。就如同第一場遊戲前,大家聽著這個音樂,進入飽和粉色、藍綠色混雜的亮眼牆壁空間,不斷走過上萬個迷宮般的階梯,有點詭異又有點愜意,充斥著讓全身雞皮疙瘩立起來的怪異緊張氛圍。
大概就像朴海秀在採訪中提到的:「如果聽到作品中出現的音樂,就會立刻想起其中的場景。」我相信這首曲目應該也在其中。
二、Fly me to the moon
另外一首是爵士經典曲目 Fly me to the moon,在劇中大概使用約兩次左右,最長的一次就是貫穿了第一場遊戲123木頭人時的背景音樂。
此曲原名為《In Other Words》(換句話說),是曲目中重要的一句歌詞,原為巴特・霍華德於1954年創作的華爾滋舞曲,同年被凱・巴拉德(Kaye Ballard)首次錄音完成。那之後此曲被翻唱超過百次,也成為爵士標準曲目。而後來法蘭克・辛納屈在1964年錄製的版本也在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時候被帶上太空,是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歌曲。(內容擷取自維基百科)
歌詞中的含意其實網路上海內外也有許多人不斷地揣摩著,但因為歌詞的緣故,Fly me to the moon 這句話同時也已經有另外一個意思,也就是能夠表達對於愛人的深刻情感。 以下歌詞節錄自音樂庫。
Fly me to the moon
帶我飛向月球吧
And let me play among the stars
並讓我在群星之間嬉戲
Let me see what Spring is like
On Jupiter and Mars
讓我看看在木星與火星上的有怎樣的春天
In other words, hold my hand!
換句話說,請握住我的手!
In other words, darling,kiss me!
換去話說,親愛的,吻我吧!
Fill my heart with song
讓我的心靈充滿歌聲
And let me sing forevermore
並讓我永遠的歌唱
You are all I long for
你是我所有的渴望
All I worship and adore
我所敬仰與熱愛的一切
In other words,please be true!
換句話說,請真心的愛我!
In other words,I love you!
換句話說,我愛你!
因為已經是經典,所以此曲早已被廣泛運用在許多地方,例如曾使用於電影華爾街,以及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雖然以上我都沒有看過也無法談論使用的理由,但總之也還有其他影視作品或是遊戲曾經使用過這首歌曲,推測主要使用於較有表達愛意之處或是呈現爵士樂的時候較容易被翻出。這邊也特別提一下,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梅兒發現,原來是美男中張根碩和朴信惠也有一起合唱過這首歌曲唷。
飛向月球的愛意造成的殘酷反差
在魷魚遊戲中,第一次是第一場遊戲時蒙面隊長在他的專屬房間裡,打開了房內一個很特別的擺飾-會動的爵士樂團,爵士樂團中有鋼琴手、鼓手、薩克斯風手、歌手,各個都會擺動,就像在演奏一般,隊長就是聽著人偶樂團演奏著此曲一邊看著人造公園內的大屠殺。另一次應該是警察進到房間時的配樂,因為密道的樓梯繼續往上即通往隊長房間這個擺飾的下方(以為是櫃子的門內),只要有這組人偶出現的時候就會播放這首歌曲。
Fly me to the moon 在本劇中的使用和藍色多瑙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熟悉的旋律帶出詭譎或是反差,尤其此曲更甚,在第一場遊戲、本劇最初最充滿視覺衝擊的殺戮場景中,輕柔的女聲爵士樂搭配上不斷的爆頭畫面,童趣的123木頭人、大家緊張到發抖的神情、奔跑一小段後不小心動了一根小指就被射殺、一堆人跨著一堆人的屍體重複著向前停止的戲碼直到奔向終點線,輕柔的音樂淡化了畫面的殘忍,但聽著這樣的旋律欣賞的態度才是更殘忍的事情吧?

(以下純粹梅兒的猜測與感想)
而為何使用了此曲,以及擺飾,個人覺得或許是有故事的,可能是關於愛人、也有可能是對於家人的情感,也有可能單純只是要凸顯他的變態……這也讓人無從得知。
太空意象的意涵與猜測
特別的是,不管是第一部登上月球的音樂,或是以陪襯著太空船讓大家熟知的音樂,這兩首曲目都莫名地與太空很有關聯,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重要的伏筆或是相關的謎團設定,抑或只是導演自己喜歡,或是只是想要致敬,或是梅兒自己想太多,總之,這個配樂的可能性也就只能留待下回見分曉。
下次當你無意中哼出了這首旋律,或是聽到了這兩首曲目,你也會想到毛骨悚然的魷魚遊戲嗎?希望是不會,不然應該會無法從這陰影走出,如同之後看到這些童年遊戲時,或是兩天一夜在戳糖餅的時候或許就會想到選擇雨傘的驚嚇與悲哀吧(嘆)。
最後一樣附上觀看連結,想看魷魚遊戲請走這兒。想看其他梅兒的配樂解析分享,請點這裡。